那些厌恶KPI的大佬,是靠什么激发员工?
▲ 点击图片,即可报名
关于KPI总是有很多争论,有人高呼KPI是万恶的、落伍的,也有人提到应该用OKR代替KPI。
关于KPI的问题,不在于KPI本身,而是错误使用。比如常听到人说“拿数据说话”、“数据不会骗人”等等,而很多时候你要的数字可能是个很没有意义的KPI。
久而久之,就变成了“只有指标,没有目标”的绩效管理。关于KPI,以下四家公司的做法,值得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参考。
说到KPI,
微信之父张小龙撂下一句狠话
“整天将KPI挂在嘴边的领导都是不合格的!是庸俗的、没有想法的、令人痛苦的和无法言语的!”
—— 腾讯高级副总裁 张小龙
当年,张小龙领导的QQ邮箱快速发展的时候,他在腾讯内部做过一次分享,他说:“KPI是产品的副产品。所谓副产品就是说,我们真的把这个东西做好以后我们的KPI自然就达到了。”
早期的微信团队也一直围绕这样一个思路在工作。
但是,当微信团队变大以后,慢慢发生了变化。很多同事跟张小龙讨论一些产品或者业务方向的时候,往往会给出一些证据,这些证据是用数字证明。大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,不是来自是不是在做有价值的事情,而是来自于能做到一个多漂亮的数据,张小龙觉得非常危险。
大公司大都需要KPI,公司高层需要有一个商业目标,但是,如果下属直接采取了高管的工作方式来工作,特别是把很多目标数字化,这个是危险的。
2016年的除夕,朋友圈里除了有祝福语以外,还有大家拆开“五福”红包后的阵阵哀号。在集“五福”的路上,很多人废寝忘食,但不会忘记扫“福”字,这样重复高频次的动作,相信出来的KPI数据一定很好看。
但活动结束,热度消褪,还有多少人依然保持着打开支付宝抢红包的热情呢?利用抢红包达到高KPI,试图通过KPI去打通平台上的社交关系,最后的结果似乎是失败的。
微信团队在最初将“微信红包”的目标定义为:“怎么样帮助用户更高效的抢到红包”。更高效,而不是体现数字非常大。团队的出发点,站在给用户一个好的用户体验上。
鸡年春晚,虽然微信没有持续在春晚上推出“摇一摇”的活动,但坚持“以用户体验”为目标设计出来的产品,为他们赢得了难以撼动的地位。据统计,除夕夜微信平台的红包流量高达142亿个,收发达到76万个/秒。这样的数据不足为奇,有的人为了抢红包恨不得把手机屏幕戳烂了。
用张小龙的一句话总结:
“你用不同的目标驱动,产生的方法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。”
海底捞遇见的KPI复仇女神
“每一个KPI指标背后,都有一个复仇的女神在某个地方等着你。”
—— 海底捞董事长 张勇
在KPI这件事上,海底捞走过不少弯路。
1、KPI定得越来越细,最后却本末倒置
张勇曾经尝试把KPI细化。
有人说海底捞服务真好,我有个眼镜,他就给我个眼镜布;我杯子里的水还没喝完,他就又给我加满了。
所以我们就写了一条指标: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,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,否则扣0.05分。
这下完蛋了:
来一个人都送眼镜布;客户说豆浆我不喝了,不用加了,不行,必须给你加上;最好笑的是手机套。有的客人说不用,服务员说我给你套上吧,客人说真不用,结果他趁你不注意的时候,把手机抓过去给你套上。
这是干嘛呢?因为不这么干要扣分啊!
后来发现:原来每一个KPI指标背后,都有一个复仇的女神在某个地方等着你。
2、间接考核指标的坑
之后张勇认为,那就不考核这些具体的事情了,改成考核一些间接指标。
不考核赚多少钱,就考核翻台率是多少。因为翻台率高就证明服务满意度高,翻台率高不就意味着赚钱多了嘛!
结果有一天,张勇在北京一家店,电梯间里,听到一个四川人跟另外几个四川人讲:
“我要让你们见识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锅有多牛逼,你不订是绝对没位置的!你订了座晚去几分钟,也是没位置的!”
张勇就纳闷了,怎么晚几分钟就没位置了?这不是侵犯客户利益了吗?客户已经不满意了,这还怎么做生意啊?
后来内部一问才知道,原来问题出在考核指标。因为预定客人不一定准点来,但现场还有客人在排队,空台等你的话,翻台率就少了一轮。
3、去掉所有KPI,只考核一个柔性指标。
张勇发现,在餐饮行业里,柔性的指标起决定性的作用。
顾客满意度可能没办法用指标去描述,但是可以感知。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,没有办法用指标去证明,但是顾客、同事、包括去检查的人,都可以感知到。
所以最后决定,把所谓的KPI全部去掉,就只考这一个指标。
怎么考呢?一个副总组织一堆神秘人去考。后来发现非常准。这样店长也没话说了,你不能把差的说成好的。
海底捞把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级, A级是要表彰的,B级你就在这儿待着,C级需要辅导。但是不会扣钱,会给一定的辅导期,超过这个辅导期依然干不好,这个店长就要被淘汰了。
不设KPI的小米怎么做管理?
“KPI不是不适合现代企业,而是不适合所有企业!”
—— 小米创始人 雷军
雷军在招贤纳士的时候,始终强调其内部的合伙人机制,却很少讲考核、讲评价,甚至更多强调的是去考核化、去评价化。
小米内部相信,优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为了保护并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热情,设立一套更合理的机制,小米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文化上都做了很多与众不同的事,比如用最好的人;比如忘掉KPI,组织结构扁平化......
1、不设KPI的前提
小米只有三层构架:高管、核心主管、员工。他们的管理层很少,八个合伙人下面就是主管,管理着八个小组,然后就是普通员工。
雷军的“小餐馆理论”(最成功的老板是小餐馆的老板,因为每一个客户都是朋友)是支撑这种扁平化的核心理念。在内部,他们统一共识为少做事,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,才能快速。
小米内部认为,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,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。
所以在小米创办最初的2年中,团队从14个人扩张到约400人,整个团队平均年龄高达33岁,几乎所有主要的员工都来自谷歌、微软、金山、摩托罗拉等公司。雷军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人,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雷军都会亲自见面并沟通。以此来保证扁平化管理的优势。
2、通过“去KPI”,持续激发团队的热爱
小米讲忘掉KPI、没有KPI,这个背后是以用户反馈来驱动开发,快速响应。
在小米内部,要求员工全员去逛论坛、发微博,不断跟用户交流,倾听用户的声音,让用户参与产品、营销的设计,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基础。
所以,绩效考核不是看KPI,而是用户的选票。
每周,小米论坛都组织网友,就产品各版本功能、设计、美工,甚至包括营销活动做投票评选,让网友给好评差评。好评的,公司内部会奖励给项目团队,差评的,工程师们马上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改动产品,不需要请示老板,而最终的结果也由用户投票决定。
这种力量是循环互动的,当你很认真地对待用户的时候,用户也会用心对待你。有玩者之心的团队,才会真正爱自己的产品,爱自己的用户,这才是解放团队真正的核心。
一位熟悉雷军的业内人士点评说,
“雷军每周和每个产品负责人review工作,6乘以14小时的节奏,虽然没有纸质的KPI,但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,目标、跟进、评估、奖励一个不少,只是表现形式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,核心‘沟通’也做的更极致。”
小米没有KPI,但是有自己的绩效评价体系。而雷军在各种场合一直公开声明小米没有KPI,其本质目的是希望小米可以打造一个更轻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。
关于猎豹KPI的两个故事
“很长时间以来,猎豹都不是一个KPI(绩效)导向严格的公司。”
—— 猎豹CEO 傅盛
1、关于产品经理的KPI
其实很多公司对于产品经理的KPI界定都有问题,绝大部分产品经理背的KPI是用户数和活跃度,但实际上完成这两个指标的是产品运营。
大部分产品还做不到产品自增长的条件,在没有运营的情况下单靠产品自身吸引新增用户,恐怕早就死在冷启动阶段。
一位前猎豹员工曾说:
“大BOSS傅盛是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,他深知这背后的KPI陷阱,所以给业务线的产品经理定的KPI居然是GooglePlay评分,这是一个相当独特,然而思考完背后的逻辑却会点赞的KPI。
和APP Store类似,Googleplay评分是由每一个用户打分后综合而成,由于评价数据量大,人工作假的成本高,所以极具参考价值。用户数的指标,交给运营和商务去完成,产品经理做好产品就足够了,怎么才算产品做得好呢?那就是用户的认可,具体来看就是用户评分和用户评价两部分。”
2、来自猎豹运营的自述
我在猎豹移动时做市场传播和用户运营,当时我的老板(猎豹分管市场营销的VP)是一个类似「扫地僧」的传奇人物,平常很少直接干预具体项目应该怎么做,只是提一些大方向的意见。但在他的带领下,我们市场部是全公司战斗力最强、地位最高的部门,这在互联网行业是很罕见的一种现象。
不管是市场传播,还是用户运营,业内习惯以粉丝数、曝光量、微博转发量、微信阅读数这些指标作为KPI。
但那时候,我们并没有KPI。每次做完项目后汇报结果,也会提这条微博有几十万人转发,曝光量几百万,百度指数有多少,我的老板总是不冷不淡地看完,然后自己亲自去看一遍市场反馈,心里基本就有评价了,汇报中的这些数字也仅仅是数字。除非做得太烂,否则他一般不发表太多评论。
市场部成立的四年时间内,只有3个项目是得到他认可的,这其中就包含当年赫赫有名的猎豹浏览器抢票项目,除此之外,都入不了他的眼。
没有KPI,是因为已经有标杆竖在那里了。如果说真的有一个KPI,那应该是超越前面三个被认可的标杆项目,成为第四个。
至于好看的数字?那是容易让人产生自满的陷阱。
你的公司在用KPI吗?效果如何?
(点击文章标题,即可跳转阅读页面)
1、王者荣耀年终奖100个月工资?让腾讯人不想走的,不仅仅是钱!
5、顺丰HR如何让20万快递小哥拼命工作?管理内核全分析,独家揭秘!
6、AI来袭!HR的出路在哪里?丨对未来10年最准的预测,你会选哪一条?